寶寶走路姿勢不對,怎么糾正
寶寶會走了,當然是好事。可是有些細心的媽媽們很快就發(fā)現,有的寶寶走路姿勢真是不敢恭維:有的走起來像只鴨子,有的走起來像螃蟹,甚至有的寶寶喜歡踮著腳尖走或夾著腳走。寶寶這些走路方式是對的嗎?該如何幫寶寶糾正走路姿勢呢?
寶寶為什么走起路來跌跌撞撞?
寶寶一開始學走路跌跌撞撞,是因為他們的肌肉還不是很結實,身體的平衡性還沒有得到很好的發(fā)展。一般情況下需要3~6個月的適應時間,寶寶才能很好地控制腳步。但如果寶寶發(fā)育比較成熟了,走路還是容易跌倒,這可能是寶寶的運動功能發(fā)育不好造成的。
應對方法:
家長應該思考一下是平常讓寶寶練習走路的時間太少,還是經常坐嬰兒車缺乏鍛煉?如果是這種情況,應多加強寶寶腿部肌肉的鍛煉。如多帶寶寶參與戶外活動,牽手走路和獨立走路。
如果加強鍛煉后,寶寶情況還是沒有改善,建議先去醫(yī)院神經科進行排查。排除之后,再去小兒外科或骨科檢查是否是骨骼的問題。
寶寶走路時為什么是八字腳?
走路時,足的長軸和步伐前進方向有個夾角,稱為足的前進角,通常是輕度的外旋,有5°~10°,少于這個范圍稱為“內八字”,大于這個范圍就稱為“外八字”。寶寶走路如果有“八字”腳,實際上是寶寶的下肢出現了旋轉畸形。
應對方法:
如果發(fā)現寶寶走路出現“八字”,家長無須過分緊張,這種情況通常會逐漸消失。日常游戲中,我們可以加入走路訓練游戲來緩解八字腿的情形。例如走路模仿游戲,將正確的走路姿勢通過慢動作的方式呈現出來,讓寶寶去模仿。
如果寶寶到了8歲左右還是老樣子,甚至更嚴重,就需要到醫(yī)院進行體格檢查。另外,有極少數的內外八字腳是由于疾病引起的,如神經系統(tǒng)疾患、骨骼發(fā)育不良、關節(jié)和韌帶的松弛、代謝性疾病等,這種情況需要及早治療。
寶寶走起路像只鴨子?
如果發(fā)現寶寶走路像鴨子那樣一擺一擺的,兩條腿移動得很慢,拖拉著往前走,那就有可能是因為寶寶有扁平足。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,是因為寶寶腳底的肌肉還不夠有力。寶寶需要在走路的過程中,磨煉他的腳底的肌肉,練出弧形。
應對方法:
如果你覺得寶寶走路難看,可以在寶寶2歲左右時,讓他做用腳趾夾鉛筆的游戲,或是鼓勵他用腳尖走路。另外,讓寶寶多蹬三輪或兩輪小轱轆童車,也可以幫助寶寶腳底弧度更快形成。
95%的寶寶在5歲前,腳底會自然出現弧度。如果寶寶在6歲左右,鴨子步依然沒有改善,就應該到醫(yī)院檢查治療了。
寶寶走路像騎馬?
寶寶走路時雙腿叉開,兩腿間形狀像個括號,這是典型的O型腿特征。通常在2歲以前能夠觀察到寶寶兩側對稱的膝內翻,大多為生理性O型腿。寶寶過早站立、過早地練習走路,也容易把腿壓彎,導致出現O型腿。
應對方法:
隨著寶寶發(fā)育,多數生理性O型腿都會逐漸消失。但若有不對稱或角度過大,或是隨著年齡增長情況沒有改善,那么就應該考慮寶寶是不是病理性O型腿了,這大多是缺鈣導致,要及時給寶寶補充鈣和維生素D。
寶寶夾著大腿走路?
這種情況一般叫做X型退,在不愿意走路、不好動的寶寶中較為常見。有些人不友好地稱之為“大屁股綜合征”,這種姿勢多是由于肌肉缺少負重鍛煉造成。
應對方法:
及時給寶寶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,同時要積極督促寶寶加強體育鍛煉,家長還可以多幫寶寶按摩腿內側肌肉。這樣就可以把這種不雅的走路姿勢糾正過來。
新浪微博:@咔淇貝兒
微信公眾號:咔淇貝兒
喜歡本篇文章歡迎分享到微信“寶媽育兒群”或轉發(fā)朋友圈。
版權聲明:圖文、音頻、視頻,文章轉自網路,版權歸屬原作者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。